
冬至馄饨夏至面,咬春吃春卷,啃秋吃西瓜,谷雨采茶食香椿……那些与节气相关的食物和习俗,背后都是古人的智慧!戳图,细细体味舌尖上的节气。今天冬至,快戳图学习怎么吃才健康!天寒地冻,唯有吃才能御寒啊!收藏学习,做个有文化的吃货!



北京人冬至吃什么? 明清时期冬至有“肥冬瘦年”之说,四九城内外每逢冬至日祭祀祠堂之风盛行。自古以来北京城内传承着吃馄饨、饺子、吃火锅、吃豆腐、吃年糕、吃汤圆、赤豆粥等食俗。 旧京时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俗语,古今冬至日北京百姓家最爱食的就是馄饨,旧京时百姓家像过“除夕夜”那样在冬至日前夜晚全家包制多种馅的馄饨,并准备节日要食用的“冬至肉”、“年糕”、菜肴等,其情景很似除夕守岁,故称为“冬至夜”。 1、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2、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饺子在选用各种蔬菜的基础上,搭配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成分的多种营养食物,这不仅补充因寒冷而过度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

3、火锅 在我国北方的京津一带自古便有冬至后食用火锅的习俗。火锅分为很多种,大体有四类,既涮肉锅、菊花锅、滋补锅和什锦锅。“涮肉锅”流传于蒙古族,据考证是成吉思汗发明的。 这种食用火锅的方法有辽金时女真人和元朝蒙古人发明的两种说法,最终盛行于清代,因为清代时满蒙实行联姻大多数王爷的福吉们都是来自蒙古族,满蒙族人都很盛行这种吃法,清朝的官宦家几乎家家都备有紫铜火锅和烤肉炙子等。

4、赤豆粥 冬至之日吃红豆粥之俗,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已有,据说是为了预防瘟疫。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共工氏有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作粥以禳之。” 赤豆100克,粳米500克,二者洗净,加红糖少许,以水同煮制粥。赤豆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此粥具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胃、利水消肿、减肥美容功效,适用于心烦不安、脾虚水肿、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 点击( 449 )
- 评论( 0 )
- 支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