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北方正式进入集体供暖,南北差异大战再一次打响。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现在终于听懂了歌词的真正含义——原来是北方暖气党们赤裸裸的炫耀啊!

作为一个南方人的我,在年少岁月里,我们的冬天都是这么过来的: 早上穿着秋衣毛衣棉衣,秋裤毛裤棉裤,戴着围巾帽子手套口罩,出门去,还是被猝不及防的冻哭在半路上。 晚上回家第一件事赶紧把电暖气打开,暖宝宝充好,热水袋灌上,电热毯插上,然后刺溜钻进被子里,半个头都不想伸出来,第二天早上起床,那才是灵魂的审判和挣扎呢。 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冬天的体育课,把手缩进衣袖里,顶着寒风在操场上跑步,跑完步鼻涕都快冻在脸上了。 冬天的教室里尤其闷,口鼻呼吸的味道,毛孔散发的味道,还有不明的脚臭汗臭味,老师都不愿意进来,所以快上课之前,老师总让我们先把窗户打开通通风。

好不容易长大了,来到了北方,到了冬天,出门保暖内衣加单衣,再套个羽绒服或者毛呢大衣,宿舍教室公司都有暖气,进了室内把外套脱掉,行动自如,既有风度又有温度。 到了下雪的时候更开心了,一场大雪覆盖了这个城市所有的喧嚣,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 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四处白茫茫的一片,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一样美好。约上三五好友,吃一顿热腾腾香鲜辣的火锅,讲着笑话唱着歌,在雪地里打雪仗。 雪化的时候,就不要出门了,在屋子里,可以穿着单衣,吃着冰淇淋看电视做瑜伽玩游戏,有地暖的人家,甚至可以光着脚跑来跑去,想想就幸福。 不过,唯一的坏处就是空气污染,想必前不久的沈阳雾霾大家依然记忆犹新吧。雾霾严重的时候,方圆十米看不见人,抬头看不见楼,出门看不见路,张嘴就能吃土。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随着南方极端天气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在于如何供暖。是集体供暖还是分散供暖?是不是南方人都希望可以像北方一样实行集体供暖呢?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冬天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难熬。 具体说来,在北方现行的集中供暖模式下,受楼层、楼体质量、管网等因素影响,即使处于同一热网内的住户,取暖效果也往往大不相同。所以,不一定所有的北方室内都一样温暖,暖气不足的地方,会比南方更难熬。 南方近年来采暖方式日趋多元化,许多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具体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热泵技术供暖,或者暖气片、地暖、空调、油汀等家庭独立供暖设备。普通家庭,也一定会拥有电暖气、踩踏式电热器、电热毯、暖宝宝、热水袋等等中的一样或者几样取暖设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南方人的集体供暖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再说,目前北方采暖多数也是个人自费;而且,冷热不均、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随着集体供暖而日益凸显;更何况,南方的能源种类、气候和生活习惯与北方截然不同。

来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思乡东北人:南方供暖有点难,首先供暖的基础设施都没有。 @珠子也不错:个人觉得南方要看以哪里为界限了,贵州,四川南京,上海等等地方冬天比较冷,若是经过论证之后需要供暖,那也是应该的。福建广东海南之类的那就还是算了,到现在我还在过夏天,冬天虽然冷点,但也习惯了。 @张佐乐在路上:哪里来的共识,难道老子又一次被代表了。我喜欢四季分明,享受春的温暖夏的炎热 秋的凉意 冬的寒冷。但是雾霾请滚开。 @杀小杀:为了我们的空气,宁愿冻死不要肺癌 @秭筱:想要供暖的南方并不是指广东海南那边,而是指我们冻死了也没有供暖的中部地区还有偏南一点的区域。 @晨起冬雨绕小桥:南方真正冷的时间并不多,南方供暖首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其次供暖成本和供暖时间不符,这个成本肯定是高于开空调的成本。 @套马杆的小泡桐:之前哭着喊着要求供暖的南方人,如今又怒着骂着说绝对不要供暖。我们中国人真是惯有的两种面孔,坚定不移走反对路线啊。 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看?


- 点击( 333 )
- 评论( 1 )
- 支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