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热的《芈月传》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傲人的收视率和不错的口碑。剧中芈月的丈夫秦惠文王嬴驷想必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凭借霸道总裁般的作风和冷冽的眼神,嬴驷也收获了不少粉丝,不过,芈月这个老公的名字还有另一种更符合史实的叫法,那就是——赵驷。

怎么样,改了名以后的嬴驷是不是突然有种秦朝乡村爱情的感觉?

不只是赵驷,相信你肯定在课文中学到过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经常被称为“公子小白”,这个名字是不是听起来也有点萌呢?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区分出了姓氏,姓是姓,氏是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姓,是从母系氏族继承来的,主要表现血缘关系(“姓”这个字本身都是女字旁),比如同姓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所谓氏,则是从父系氏族继承来的,主要表现的是地缘关系(比如封地在齐,则可称为齐氏),指的是具体的某一家族,贵族一般用氏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就拿上文的齐桓公举例,他是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齐”是他的封地,“姜”是他的姓,“小白”则是他的名,春秋时代男子不称姓,一般的称呼法则是“氏+名”,《公羊传》在这一段明确解释说:“齐小白入于齐。曷以为国氏?当国也。”意思是公子小白此时已经有夺取国家的志向,称呼他为“齐小白”。有了“字”以后,更多的称呼为“氏+字”,比如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在先秦时期,直接称呼别人(男性)的“名”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也不能称呼秦惠文王为嬴驷了,嬴姓,名驷,赵氏,那么他应该被称为“赵驷”。

1,姓乃唯一、亘古不变的;氏可变且多变——同姓不必同氏,同氏也未必同姓。 2,男子受姓、传姓不称姓;女子受姓、称姓、不传姓。 3,男子称氏绝不称姓;女子称姓也可称氏

PS:由于“氏”是有地缘限制的,大到封地,小到官位的改变,都会影响“氏”的传承,但是“姓”一经确定就不会再被改变。

当然,经历过孔夫子口中“礼崩乐坏”的先秦时代后,周王朝所制定的一系列彰显“礼”的法则也渐渐被人们遗忘,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氏族贵族的日趋瓦解,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姓和氏也开始合二为一,以至于到了现代,已经没有“姓”和“氏”的区别了,“姓氏”一词所指代的,也最终变成了当初的“姓”。


- 点击( 80 )
- 评论( 0 )
- 支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