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 一个从小物质化的母亲让女儿呀呀学语冒出的第一句囫囵话就是香奈尔,但女孩的家境,并不支持她对各种奢侈品牌的向往,结果,在14岁她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支品牌睫毛膏,18岁时,她为了一个LV包而成为别人的小三,而母亲还挎着那包,视为荣耀。后来,女孩在街上遭遇大奶,被扒光衣服拍视频发布于网上,大半个人生几乎被毁。 3. 还有一个母亲,强势而嘴尖舌利,每当儿子怯生生地说话时,都会受到她连珠炮式的训斥和指正,后来,孩子长大了,成为一个沉默寡言的结巴…… 4. 有一位母亲,喜欢打麻将,时常带着儿子到茶楼,让儿子做作业,她打牌,孩子在麻将声中成长,成绩差得恨不得应该被人道毁灭。在高二那一年的某一天,他站上七楼的阳台,让母亲帮他选择,继续读书向左,不读书向右——左边就是二十几米高深的楼底……




这些问题深入到血液中成为教育基因,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也就是我们在社会上时常能看到带着孩子到茶楼打麻将,抱着娃娃闯红灯,在有孩子的房间里吞云吐雾,为了一点小事就喊打喊杀要离婚,而且决然不要孩子的年轻母亲的原因。 一个豁达开朗的母亲与一个小气自私的母亲,一个勤奋知性的母亲和一个懒惰而浅薄的母亲,一个尊长爱幼的母亲和一个以我为大的母亲,一个优雅自重的母亲和一个猥琐浅薄的母亲,一个胸中有家国情怀和一个满腹小肚鸡肠的母亲,一个知道什么是正义和公理的母亲与一个是非不分的母亲……所引领和教育出来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此,妈妈们与其天天四处打听哪里有卖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仙药,还不如躬身自问自己:是否注重自身的学习与修养,成为供孩子这粒美好种子成长为漂亮鲜花的一片美好花园? 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中国女孩子是没有资格当母亲的,虽然她们在催长素和垃圾食品的鼓舞下,一代比一代更早地具备了生育能力。 一个蠢妈误三代。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的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都可以上溯至此。


- 点击( 131 )
- 评论( 0 )
- 支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