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继科、马龙领衔的中国男团击败日本队,卫冕成功!本届奥运最火的要数“无敌是多么寂寞”制霸全场的乒乓球队了!然而开心之余,大家又是否知道,其实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早已使诸位奥运冠军“遍体鳞伤”呢?其中不少人还是靠打封闭针坚持训练来备战奥运的。其中张继科6年内打了7针封闭,张怡宁曾为比赛打11针封闭……运动员打的“封闭针”到底是啥?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员打的封闭针是什么? 所谓封闭针,是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强的松龙注射液(所用的强的松龙,还有同类药物: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和盐酸普鲁卡因(或它们的同类药物)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肌肉、关节、筋膜、肌腱旁以至椎管内等处都可以进行封闭注射。 强的松龙属人工合成激素,能够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盐酸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拔牙、做小手术时局部麻醉就是用的它,它可以缓解疼痛,增强疗效。有时也用它的同类物利多卡因,作用差不多。

局麻药的作用为暂时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从而缓解疼痛。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软组织慢性损伤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内使用这一疗法已有40余年。大多都是骨科的病人才需要打封闭针,如肩周炎、关节炎、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虽然它们的发病机理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为此,医生常常选用封闭疗法,也就是常说的打“封闭针”。 运动员为什么要“打封闭”? 体育运动对身体各部分的损伤非常常见,运动员的肌肉、肌腱、关节、骨组织因为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由于对运动成绩的追求,往往会使运动员的运动量过大或者运动计划不合理而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受损,在运动员受伤的时候,一般教练员包括运动员自己都不会对自己的伤病足够重视,继续训练,使得最后小病攒成大病,对于运动员之后的运动生涯甚至是正常的生活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有句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运动员在天天大强度的锻炼下,大伤小伤就如家常便饭一般平常,文体方面的技术养成,一天不练就无法保持足够准确和娴熟的手感水平。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伤病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恢复,而伤病给运动员带来的活动限制以及疼痛反应也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运动员参加比赛之前,为了减轻运动员的疼痛反应,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通常会在伤病处例如椎管,神经,肌肉肌腱处注射封闭针,封闭针的成分经常也用于一些医疗的局部麻醉,可以起到暂时的镇痛效果,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完成动作,保证比赛的正常发挥。 打封闭好处坏处都有啥? 打封闭可以起到消炎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强的松龙类药物虽然不具成瘾性,但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可产生习惯性及依赖性,并可产生向心性肥胖,体形改变,皮肤多毛,女性患者长出胡须,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加重胃肠溃疡,诱发高血压、精神病、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副作用。 为什么封闭针在奥运会上不属于违规品? 打封闭跟服用兴奋剂是不同的概念,虽然目的都是为了稳定或者提高比赛成绩,且都含有激素的成分,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封闭倾向于一种药物治疗,它并没有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起到不合常理不合规定的改变,只是一种抑制疼痛的药物,相当于对运动员伤病的暂时处理,没有伤病的运动员也不用打封闭,而兴奋剂则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激素等药物不合理的刺激运动员的神经和运动系统,以达到超过自己正常水平的不合理违规行为。也就是说,封闭是尽可能使运动员不受伤病干扰保证竞技水平,兴奋剂是不合理提高竞技水平。所以打封闭不是违规行为。 人们对“封闭针”有什么误解? 误解1 怕产生激素依赖 所谓的“激素依赖”只有在长期、大剂量、反复使用激素时才会产生,而封闭疗法一般一个疗程只打3~5次,而且每次都会间隔一个星期以上,且所用剂量很小,因此不会存在产生激素依赖的可能。 误解2 怕“治标不治本” 有的患者认为打封闭针只是暂时依靠激素进行镇痛,其实这并不正确,因为封闭针的使用涉及到配药的浓度、用量和疗程等,骨科专家指出只要判断准确,使用得当,像网球肘等一些慢性痛症,经封闭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哪些患者可以进行“封闭针”治疗? 一般成年人的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关节痛、肌肉附着点痛、神经痛、骨膜炎、筋膜炎、神经根炎等众多运动系统疾患,都可以接受封闭疗法。虽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虽然不同,却都有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目前对这些疾病导致的疼痛除了封闭治疗外,没有其他比较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而封闭疗法所用的激素类药和局部麻醉药能起到较好的消炎作用,并能较快地缓解和抑制疼痛。



- 点击( 43 )
- 评论( 0 )
- 支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