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博客
http://yuyuejia.bokee.com

博客网 > 画报

【】, 想要和你做朋友! 同意 拒绝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女人为什么热爱小鲜肉
作者:暖暖 2016-09-07 分类:娱乐   明星 标签: 3  其他 

小鲜肉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吗?女性择偶时有多看重相貌?为什么中国女性大多会给人留下以貌取人的印象?

小鲜肉到底有多火?翻翻他们的微博就知道了。在鲜肉代表吴亦凡、杨洋、李易峰等人的主页中,很难找到一条评论数低于1万的微博。中国女人对小鲜肉的痴迷,也让一贯忧国忧民的冯小刚又一次痛心疾首,在某次电影发布会上,他直指小鲜肉“有点色情,有点调戏,是上了岁数的女人才会说的”,而有尊严的称呼应该是“小爷”。冯导还身体力行,带领全场观众一起向小鲜肉吴亦凡高呼“小爷”。

▍另一位鲜肉代表鹿晗,因2012年转发的一条微博评论数超过一亿而刷新了自己的吉尼斯纪录
  视当爷为尊严的冯小刚可能忘了,中国女人并非今天才喜欢小鲜肉,他的老朋友——娱乐圈最有腊肉味的唐国强在80年代初就曾是小鲜肉的代表,后者在《孔雀公主》中千娇百媚的眼神,至今仍有中年女性时时回味,只不过当时的小鲜肉被称作“奶油小生”。更尴尬的是,后来从唐国强手中夺走女观众的也并非哪个小爷,而是日本人高仓健。

《孔雀公主》中的唐国强
  中国女人为什么热爱小鲜肉?现有的解释五花八门,或责怪传统审美文化,或怪罪中国男人气质不够阳刚,还有归纳到“生物本能”的,但小鲜肉真的是中国女人的最爱吗?
  最不看重的就是肉
  从“小白脸”、“奶油小生”到“小鲜肉”,中国女人对男人的审美由脸扩大到了整个肉体,这似乎在暗示,伴侣的外表对于女人越来越重要。但跟大众印象截然相反的是,绝大多数的女性择偶调查都显示:中国女人找对象时最看重对方人品,其次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外表则永远排在最后。
  单纯的问卷调查或许说服力不够,也有心理学家设计了更考验潜意识的词汇记忆和图片识别实验,但结果还是差不多——复旦大学田芊对在校女大学生的测试表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比人品更重要,不过外表还是位于需求末端。
  ▍自由回忆实验中用到的词汇材料(词汇按词频大小排列)
  这些问卷调查和潜意识测试都指向一个共同结论——女人天然是家庭的守护者。尽管流行文化不停激励她们的浪漫“天性”,女人挑选伴侣却比男人理性得多,无论她来自美国、法国还是韩国。
  回答问卷时,对人品的看重也是跨文化存在的。美国引用最高的择偶观论文——David Buss和Michael Barnes的《人类择偶偏好》中就指出,美国女人最在意未来丈夫会不会照顾人、理解人,是否真诚,并且比男人更在意这些。当然,人品具体指什么,还是由文化背景决定的,中国女人看重的男人品性,“孝敬”通常被摆在第一位。
  既然要守护家庭,女人的择偶策略一般趋于保守。男方能否保证未来生活的稳定幸福,是考量的核心和“必需品”,而眼下的家庭条件、有无车房反倒次要,有当然最好,没有也不要紧,因为这是很多男人暂时无力提供的“奢侈品”。
  守护家庭也并不意味着“拜金”——无论测试显示女人更在意人品或是经济社会地位,都离社会舆论中所谓“拜金”的想象很远。即使词汇记忆测试中最重视“好资源”型伴侣的女人,默写最多的也是“上进”、“实力”、“潜力”这些男性自身特质,而非现有物质条件。

 ▍David Buss和Michael Barnes的研究发现,无论男女择偶时都最重视“善意与理解”,尤其是女性
  女性的自我认知也影响了她们不同处境下的择偶倾向。为了组建稳定家庭,她们常常会选择能弥补自身缺陷的伴侣——对家务和育儿感觉吃力,就倾向于找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型伴侣;在财务方面缺乏安全感,“好资源”型伴侣则更受青睐。
  最直观的是,自觉体弱多病的女性对男人是否高大健壮往往十分看重。David Buss专门挑选了寄生虫病高发地区考察女性择偶倾向,结果表明,无论那一种文化,该类地区最重视的都是男人的外表。
  与女性相反,男性承担的多是外部竞争而非家庭事务,找到什么样的伴侣,对他们还有自我标榜的社交意义,男性看重外表的程度要高于女性。而且男性择偶时多处于主动,关系破裂后损失也比较小,所以玩浪漫是他们的优选策略,没有必要太理性。不过应该解释的是,即使男人更爱以貌取人,也并没有把外表放在首位,至少在现代社会,他们也都学会了重视人品,只是程度弱于女性罢了。
  女人为何显得以貌取人
  似乎与研究结果相悖的是,大众印象中,中国女人谈恋爱普遍“以貌取人”,尤其“以身高取人”,到了谈婚论嫁阶段,她们又总是给人留下“拜金”的印象。这种矛盾是怎么出现的?

 ▍“非诚勿扰”嘉宾马诺因一句“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被网友指为拜金女
  首先是女性的择偶策略。进化心理学认为,女性孕育后代时天然承担更多,她们在婚恋中抽身、回头的难度远远高于“只需提供一个精子”的男人。为了防止轻率选择带来的沉重打击,女性普遍会采取忸怩暧昧、自抬身价的选择性策略。
  谨慎行动的女性,几乎不会放弃在任何层面提出要求,生怕任何疏漏都会造成相处后的无法容忍。一项关于韩国大学生择偶标准的研究显示,在给多项择偶指标的重要性评分时,即使是男女都最不在意、也对未来生活造不成什么影响的“政治理念”,女性还是打了3.63的平均分,而男性只给了2.50分。
  女人把婚恋门槛设得比男人高,也是为了避免轻易迈出关键一步,给自己留下更多的观察时间。大多数由女性提出的征婚、征男友最后即使成事,对方大都也无法满足其最开始提出的所有要求,只是刚好符合女人最看重的那几条标准,至于具体是哪几条,只有女人自己知道。
  造成大众印象的另一原因是不同指标的识别度。尽管女性择偶都尽量高标准、严要求,被不同指标筛选时,男人的感受也有差别。身高、长相、收入、家境之类硬指标容易看出来,当事人这方面条件差,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而品德、性格、诚意、关怀他人的能力与个人潜力等软指标难以感知,即使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男性一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德行差,更不会为此做出改变。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输在软指标上的人,往往喜欢把失败归咎于硬指标。看到“赢家”有鲜明的硬指标优势,就会说女人“以貌取人”或“拜金”;看不出“赢家”有什么硬优势,也会假想他有一个藏在暗处的硬件,通常就是性能力。即便怎么也想不通,还可以安慰自己这女人被渣男骗了。
  另外,中国人热爱议论家长里短。外人的议论,只能以可见的硬指标为依据,而且解释一旦建立起来,任何反例都难以撼动——美女配高帅富,在外人眼里理所当然;美女没配高帅富,外人就会评说“好白菜被猪拱了”、“中国男人果然配不上中国女人”。

  ▍电影《道士下山》中的镜头
  经久不衰的处女情结之争是一个有趣的例证。吉林大学黄文慧对高学历女性择偶观的研究显示,在给“贞操”这一指标打分时,女性给出了3.54的平均分,男性反倒只有3.43分,这至少说明对贞操的重视程度男女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处女的判定比处男的判定简单得多,社会舆论中女性又多半被预设为受害者,处男情结连形成话题的机会都没有。
  面对“以貌取人”和“拜金”一类指责,女人通常不作辩解。一方面,她们确实有意无意地隐藏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婚恋中的“必需品”和“奢侈品”都得提,让人捉摸不透哪样才是重点;另一方面,女人的策略是回避坏选择,而不是成为男人的进修学校,否则被纠缠住不放,自己择偶就会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择偶心理产生的时间也不同。追逐“好基因”是最原始的冲动,“好资源”有利于保存“好基因”,这两项指标是女性的择偶本能。不过,两性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女性,有了“好基因”、“好资源”也不意味着能轻易掌控。婚恋博弈中,摸透女人心理的男人会利用基因、资源优势尽可能获取更多性伴侣。
  这就给暖男制造了机会——为防止被欺骗,女人自然会产生对“好丈夫”、“好父亲”等品性优势的选择偏好,而那些缺乏“好基因”、“好资源”的男性,只要在品性上体现优势,婚恋博弈最终也会达成均衡。
  为什么是小鲜肉
  不过,品性偏好毕竟出现较晚,多少有些反直觉和反本能,还是在女性对男性掌控的资源要求不太迫切的情况下才演化成熟的。女人越成熟、越独立,越可能按照品性偏好理性思考择偶需求。反之,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心仪的异性年龄不能太大,尚未腊化的唐国强和TFBOYS自然是她们的理想伴侣。

0 0
  • 点击( 235 )
  • 评论( 0 )
  • 支持( 0 )
<< 上一篇:婆媳和睦相处之黄金十五条 / 没有下一篇

专题推荐

不平凡的水果世界

平凡的水果世界,平凡中的不平凡。 今朝看水果是水果 ,看水果还是水果 ,看水果已不是水果。这境界,谁人可比?在不平凡的水果世界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中国春节的那些习俗

正月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当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过年的禁忌也是不一样的。…

博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