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悉,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国科学院研制的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和西班牙科学实验小卫星。
“墨子号”是中国第一颗,也是世界第一颗上天的量子卫星。更重要的是,“墨子号”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 量子卫星:史上最安全全球通信网 为什么跑到天上去做量子实验?答案是为了地球人通信更安全。 这就要提到量子卫星的绝招——“绝对安全”。据央视新闻,量子天生就是个防窃听神器,它有两个基本特性:不可分割、不可复制。再加上连大科学家们都无法解释的超远距离的量子纠缠效应,使它足以担当保镖的职责,护送着机密的信息一起发送给接收方。即便窃听者的计算能力再强,破解密码技术再高,一旦碰上了量子密钥,便会原形毕露,被抓现行。
此外,据央视新闻消息,别看量子卫星只有640公斤(在卫星家族只是不起眼的小瘦子),可它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四种武器”: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量子纠缠源和量子试验控制与处理机,样样都很厉害。 激光器:激光器的作用就是生成单个的光量子。量子是能量等物理量的最小单元,光量子也就是光的最小量子单元。 量子纠缠源:和激光器不同,它的使命是制造出一对对处于纠缠状态的光量子。大家可以把纠缠状态想象成一对互相吸引的磁铁,不同之处在于,纠缠中的量子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心灵相通,其中一个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也会相应改变。爱因斯坦把这种现象形容为“如幽灵一般的远距离作用”。 量子密钥通信机和量子纠缠发射机:这两个仪器相当于发射器,都是负责把光量子发射到地面实验站。密钥通信机是一对一,发射单个光量子到单个地面站,纠缠发射机则是一对二,把成对的纠缠光量子分别发射到两个地面站。 另外,有了量子卫星,电影中时空穿越的场景在未来也许能够成为现实。
世界首颗!听听首席科学家怎么说!
量子卫星2011年12月立项,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一是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力学理论。
在812所进行磁测试的量子卫星(2014年12月2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据新华社消息,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介绍:“使用量子卫星,点对点传输,可以做到1秒钟传送100K密钥数据;以后提高到1兆或10兆密钥,这将极大推动量子通信实用化。” 他同时展望说,如果经过5年努力,可以得到量子卫星“星座”。“像北斗一样,很多颗量子卫星在空中,将改变我们在信息安全上非常被动的局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首次在世界上实现光子多项信息的隐形传态,科学家将之形象比喻为:一瞬间,合肥的孙悟空崩溃了,北京出现一只具备孙悟空身高和体重的猴子。此次,该项目将试图让“孙悟空”在太空与地面之间瞬移。 除此以外,“墨子号”还将搭载第二代激光实验系统,用新方法实现更高的信息传递速率。 工程还建设了包括南山、德令哈、兴隆、丽江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在内的地面科学应用系统,与量子卫星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
潘建伟还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卫星设计寿命为两年。 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院研制的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和西班牙科学实验小卫星。量子卫星发射入轨后将进行3个月左右的在轨测试,然后转入在轨运行阶段。 量子卫星工程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抓总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科学目标的提出和科学应用系统的研制;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系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中科大研制有效载荷分系统;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负责地面支撑系统研制、建设和运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等单位参加。 据介绍,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4次飞行。
看看微博上网友的留言吧:
- 点击( 212 )
- 评论( 0 )
- 支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