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以“莆医”为核心的“莆田系”,一度承包并控制了全国近八成的民营医院;美莱整形整容、曙光男科、和美妇儿、天伦不孕不育、远大心胸……这些曾被广告炒热的医院背后都站着同一批且籍贯都是莆田的老板。 后来,“莆田系”医院与百度构建的有偿推广同盟关系,为双方带来巨额收入;一阵野蛮生长期过后,这对亲密同盟因饱受商业伦理争议,一度决裂。 今天,我们继续追踪这一话题,希望通过两个维度,深刻剖析莆田系与百度这对“同盟者”的合作逻辑与事实真相。 2016年4月13日,陕西咸阳,魏则西父母送走了独生儿子。临走前,则西和父母交代,要将剩下的四万多筹款捐回给学校,让更需要的人受益,他和父亲说:“我也是有功德的人了。”

2016年5月3日,大学生魏则西去世的第二十一天,“中央军委等国家部门开始以雷霆之势调查国内生物治疗乱象”。 继百度遭调查之后,3日下午,官方发布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局联合对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进行调查。 在南方周末两年前深度报道并揭露北京武警二院癌症免疫疗法的问题后(详见2014年9月报道《癌症免疫疗法:监管停滞,业务疯狂》),这是它首度接受调查。 这一世界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手段,在金钱的强烈驱动和监管漏洞之下,早已驶离了真正的医学轨道,沾满无数利益纠葛和癌症病人破碎的希望。 问题披露两年来,这个领域内的混乱不仅未见减轻,反而愈演愈烈。细胞免疫治疗逐渐沦为无人监管又能迅速赚钱的“神奇疗法”。 “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不敢说”。这个业内公知的乱局,现在,因青年魏则西之死而再度遭到曝光。 “谁能放弃送到嘴边的肥肉”? “别别别,你别问我!”这是5月3日某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的第一反应。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无论是部队医院、民营医院,还是普通公立医院都噤若寒蝉。在一个全国各地免疫治疗医生的微信群里,不断有医院的名字被提及。大家都在第一时间关注自己的医院是不是和某些不正当的机构关联。 癌症细胞免疫疗法是免疫疗法中重要的一种,它被称为是一种“活药”,通过提取人体中能够辨认并对抗病人体内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并在体外扩增和加工,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让其追踪并摧毁癌细胞。常用的有T细胞、NK细胞、DC细胞和CIK细胞等。魏则西接受的DC-CIK治疗就是其中的一种,已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的过时技术。 魏接受治疗的武警二院早已成为众矢之的,不少患者抱着“医生说可以培养细胞杀死癌细胞,只需要治疗一个疗程,3.3万”的美好愿景而来。现在,纷纷涌到医院要求退款赔偿。 这并非孤例,因市场需求巨大,最近十年来全国很多医院都在“打擦边球”,公开或半公开地开展肿瘤细胞免疫疗法。无论是民营医院、私立医院还是大型的公立三甲医院,使用的频率比南方周末2014年调查时都要更加普遍,且在技术上也进行了一定改进和调整,收费也更为昂贵。 这种治疗往往使用在常规方法施治无效,愿意花钱再“一博”的患者身上。刻薄点说,医生更像是将这类患者“死马当活马医”。 在大型公立医院,癌症细胞免疫疗法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在进行。他们开展肿瘤细胞免疫疗法的医院和科室,很少公开宣传和推广,有的仅仅是在医院肿瘤中心的介绍里,提到一些“生物免疫治疗”的情况。 利润是核心。“你知道做一个成本是多少么?”北方一所大三甲医院的主任张彦坦言,医生们对效果都“心知肚明”,但“谁又能放弃送到嘴边且无风险的肥肉呢”? 张彦的医院全国排名靠前,在治疗癌症上也颇为知名,因此,前来就诊的病人几乎都是在其他医院治疗无望,再转来的晚期肿瘤病人。有段时间,他留心问了病人之前的治疗,特意加了一句:“有没有做生物治疗?”病人的回复无一例外是做了。病人告诉他,在化疗时医生就开了单子,说做这个治疗可以“缓解不适,增强免疫力”。 这座北方城市的三甲医院几乎全都陆续建立起了生物治疗中心,有的医院还对生物治疗中心主任进行指标考核。以一个大型肿瘤医院为例,一年生物治疗的盈利可达到三亿元,占到整个医院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张彦所在医院一位医生离职去了另一家医院,一跃成为免疫细胞疗法领域内小有名气的临床专家,而在这之前,他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拍片子”,对免疫治疗知之甚少。因此圈内戏称,这些做生物治疗的医生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钱多多”。 张彦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2万元一次的收费标准,一般病人的治疗周期是两年,接受4到8次不等的治疗。如果是医院自己采血生产、培养细胞,再给病人回输,“最高的成本也不到三分之一”。而如果是用生物公司制备好的细胞,“那一袋(成本)不到十分之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鹏辉,两年前带着最前沿的美国免疫治疗科研经验从哈佛医学院回国。他惊讶地发现,国内的同行“非常乱,不进行临床试验就给患者治疗”。 同样深表忧虑的,还有中国血液免疫分会临床流式细胞学组副主任委员、兰州大学附属二院血液科主任张连生。十几年前他就开始研究免疫细胞疗法,并极力推荐国内医生学习,但这几年,却不断“泼冷水”。 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多次对在临床上使用“CAR-T”的医生表达过反对和担心:一方面CAR-T效果更明显,但副作用是可能会产生(炎症风暴)细胞因子风暴,让病人连续高烧。由于中国缺乏国外常用药物白介素6抗体,因此临床风险极大。 事实上,CAR-T是处于临床试验中针对白血病和特殊类型的淋巴瘤的一种试验性疗法,正在由美国诺华公司研发治疗药物。但即使诺华公司自己也表示,“这种疗法(CAR-T),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目前只能通过受到严格控制和监测的临床研究获得这一试验性治疗药物。由于临床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无法保证该药是否将在全球什么地方取得上市资格。” 乍看之下,国内所有的生物治疗中心都十分专业。他们宣称自己有符合“GMP实验室的净化标准为整体万级,并配备了国际高端的血细胞分离机、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安全柜、CO2培养箱等一批先进试验设备”。 “这太容易了!”张彦说,因为免疫治疗火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以往只给医院提供细胞或材料的生物公司,现在都主动提出帮助医院免费共建实验室。他们更看重后面的病人资源,“一个病人收20万,不到10个病人就可以收回投资,之后就全是利润”。 目前营收市场排名第一的上海柯莱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短短四年多与三十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合作,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披露,该公司2013年收入接近5亿元。而市场排名第二位的深圳中美康士,2013年收入4亿元左右,也与多家医院合作建立GMP实验室。 数名肿瘤科医生还透露,国内知名的细胞免疫治疗专家,大多和公司存在利益牵连,因为免疫细胞的科研和临床密切结合,企业更有动力去支持这样的项目。而更前端的基础医学研究学者,对临床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很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监管措施。 一位近期专门给科技部写了相关报告的专家说,他一直在呼吁国家规范管理,也建议成立肿瘤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但始终未收到回复。


- 点击( 80 )
- 评论( 0 )
- 支持(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