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做电台的关系,我对声音格外的敏感。我会留意生活中微小的声音:手指划过纸张的嘶嘶声,鸡蛋倒入油锅的滋滋声,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嗒嗒声,磁带装进随声听的咔哒声…… 我喜欢在听歌的时候,从配器的声音中判断出整首歌都用了哪些乐器,听起来好像很无聊,但对我来说是超有趣的游戏。看电视的时候,比起关注演员的颜值、演技,我更关心这个演员的声音,在我看来,声音是检验一个演员演技好坏的重要标准。 我还能从一个人的声音中,辨别出他的情绪、性格甚至内心想法。就像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从人的气色、面容和呼吸中,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有的声音,像午后的咖啡店,天然就带着一种小资、文艺的气质,有着这样声音的人通常不大爱笑,就安安静静看书,比较疏淡;有的声音很中性,清冽、干脆,有着这样声音的人大多比较理性。还有一种声音,让我很羡慕,就是不管20岁、30岁、40岁,都永远有少女感,比如林志玲的声音。

闻到一种气味,看到一张照片,往事如果有一百种方式可以唤醒,那听到一种声音,对于我来说,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它就像是一个线索,牵引着我回到故事刚开始的地方。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当我回忆起和他有关的一切,此刻想起来的,也先是他的声音。当那个熟悉而特殊的声音在我记忆的耳朵里出现时,逝去的往昔生活画面便在我的脑海里展现开来。 我认识他是因为一通工作电话,我被安排电话邀请他来出席一场活动。电话另一端的他,声音非常年轻,全然不像一个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30岁大叔。他的语气是轻松的、活泼的,他用几个戏谑的措辞,和几句幽默的话语,瞬间就拉近了我们俩之间的距离。而原本态度客气、用词正式的我,也一下子没了工作上的压力,也让我得以抛开身份的悬殊,年龄的差距,平等地跟他对话。 他的声音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好像跟你说话的不是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是一个相识已久的老朋友。 因为是异地,很长一段时间,我和他不见面,只打电话。我们总是能聊上很久。从工作到生活,从文学电影到娱乐八卦,不一而足。后来也慢慢开始谈起彼此的过往,我在意他声音中传递出的一切思想和情绪,那话口与话口之间的叹息或是停顿,那语气语言和语态的变化,那带泪或带笑的陈述和表达。他说到上一段失败的恋情时讲话节奏的迟缓,他谈起童年往事时声音状态的轻灵。 当我发现我已经熟悉他声音背后的情感状态,并能通过他的声线准确洞悉他的情绪时,我确信自己已经爱上了他。

就像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导演的电影《她》中,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就是从声音开始的。“她”拥有迷人的声线,富于磁性的嗓音,“她”用温柔体贴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俘获了男主角。而他们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他们对彼此的全部想象都来源于声音。一切只因为,这个“她”,是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就像苹果手机的siri。 我们真的是因为一个人的声音而爱上对方吗?电影《她》中,与其说男主角爱上“她”的声音,不如说他沉溺于“她”所带来的温柔与温暖中。 我也是这么迷恋他用声音构筑出来的过去、未来、爱情和生活,哪怕曾经迷上过他的才华,哪怕曾经在他的温柔中沦陷,但于我而言,真正打动我的,是这个人的声音。这声音温柔、感性,包含了他对你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他懂你一切隐秘的需求,他从你的声音里发现你的孤独、热情或者欲望,他经由声音的线索给你恰如其分的温暖与慰藉,然后你发现你们如此的投缘,就像人机友谊最终也能发展成为一段不被世俗理解的奇异爱情。

声音包含着语言容易掩盖的事实,它比表情、动作更能泄露一个人。 那些人们用微笑来掩饰的,以行为手势来隐藏的,在声音背后都无所遁形。声音传递出来的情绪是不加遮掩,难以控制的。一个人的悲伤、快乐、紧张、从容,都能透过声音辨别出来。那些气息、咬字,就像是一种线索。 如果你真的用心感受用心爱过一个人,大概就能从爱人的声音中读懂这种感受。


- 点击( 61 )
- 评论( 0 )
- 支持(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