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传闻称,教育部把选自有关丛书中毛泽东、鲁迅、雷锋、黄继光等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课文从中小学教材中全部删除。教育部17日发出公告称,上述言论严重失实。 教育部表示,革命传统教育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据统计,现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反映老一代革命家的篇目共115篇,其中有关毛主席的篇目37篇,鲁迅作品18篇,有反映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选文多篇。这些篇目收录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 鉴于年龄在这摆着以及各地教材版本也不尽相同等问题,要小编一口气找出37篇关于毛主席的篇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小编还是尽我所能的回忆了8篇印象深刻的课文。 首先,我们从课本里了解了毛主席助人为乐的早熟少年时代: 《这个办法真好》

毛主席七岁的时候,有一回,和小伙伴们到山上去放牛。怎样又能放好牛,又能多砍些柴,还能捡些野果子呢?他和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分成三个组,一组放牛,一组砍柴,一组捡野果子。 天快黑了,放牛组把牛喂得饱饱的,砍柴组砍到许多柴,捡果子组捡了满筐的野果子。他们把柴和果子分成几份,每人一份。大家高兴地说:“ 这个办法真好。” 毛主席把自己的一份让给了最穷的伙伴。 《收稻谷》

毛泽东同志从小就关心穷苦的人。有一个秋天的下午,他在山上放牛。忽然间,从山后涌来了一团团乌云,天色暗了下来,眼看就要下大雨了。他想到家里的谷子正晒在场院上,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回走。 刚走到村口,雨点儿就落下来了。他路过毛四阿婆屋前,看见阿婆正在收谷子。他连忙拴好牛,跑过去帮阿婆收谷子。有了他的帮助,阿婆家的谷子没淋着大雨。 他牵着牛,浑身湿淋淋地回到家里,大雨已经过去了。父亲责备他说:“你怎么不早点回来收谷子?”他说:“我早就回来了。”父亲问:“那我怎么没看见你?”他认真地说:“我帮毛四阿婆收谷子去了。她家里只有那么一点稻谷,还要交租,要是让雨淋坏了,生活就更困难了。” 然后,我们又感受了充满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战争年代。 《八角楼上》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我们也要当红军》

雨过天晴。毛主席带着一支红军队伍,在泥泞的路上前进。 忽然从后边传来清脆的喊声:“红军叔叔,等一等!”毛主席停住脚,转过身,看见两个孩子正向队伍奔来。他们满头大汗,跑到毛主席面前,望着这位身材高大的红军首长,恳切地:“伯伯,我们也要当红军,收下我们吧!” 毛主席微笑着,上下打量着两个孩子。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脚上穿着草鞋。一个孩子背着破草帽和小包袱。另一个孩子也背着小包袱,包袱上还绑着一双布鞋。毛主席知道他们是贫苦农民的孩子,点点头,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一个红军战士转过脸来笑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红军队伍就是你们的家。 当然,和平年代,毛主席也没有忘记艰苦朴素的作风。 《补丁》

毛主席生活非常俭朴,他的衣服、袜子很多都打了补丁。 刚进北京的时候,毛主席住在香山。有一天,他要接见一位客人。警卫员找了又找,也找不到一条不带补丁的裤子。毛主席说:“有补丁不要紧,整齐干净就行。”他穿着带补丁的裤子接见了那位客人。 新中国成立以候,毛主席的生活仍然很俭朴。每次接见外宾,警卫员总要提醒他,坐沙发的时候要把腿收回来。因为他的袜子大多是补过的,往外伸腿,袜子上的补丁就会露出来。 警卫员多次提出,要给毛主席添置一些衣物。毛主席说,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的事。 最后,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身披金甲圣衣的盖世英雄,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杨家岭的早晨》

太阳刚刚升起。毛主席走出窑洞,来到他亲手耕种的地里。 毛主席一手扶着水桶,一手拿着瓢。瓢里的水缓缓地流到小苗上。 毛主席身边的小八路端着水,望着小苗笑。他好像在说:“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 远处,八路军战士也在忙着挑水浇苗。 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 《毛主席在花山》

这篇课文太长,就不贴全文了,让我来秀一下学生时代最擅长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本领。 课文讲述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乡亲们的正常生活,叫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给碾米的乡亲们喝。 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 有没有觉得充满了回忆呢? 小时候觉得全是生字的课文,现在看起来原来只有那么一点点长啊、


- 点击( 159 )
- 评论( 1 )
- 支持( 0 )